此外,踢球的装备这一块,球鞋损耗会比较大,基本一年需要2000块左右的费用。 所以,基本一年下来她孩子踢球的花销大概在1万8000元左右,而这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足球花销。 早在2014年,央视播出过一档专题节目——《中国足球调研报告:五问中国足球》,节目所关注的焦点是中国足球青训。 节目中披露,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,培养一个孩子走上足球道路的成本大约需要50万元。 这就是当今中国足球的现状,很多人在骂国足,当你问他时他会说,因为媒体在骂国足,红人在骂国足,喜剧演员也在黑国足。
小时候常在湍急的河流里游泳,不知道害怕。 年即已去世,他的晚年还是四人邦把持的时期,他的辉煌足球生涯正处于被排斥和封锁的时期,没有人知道,完全可以理解。 不象金庸,在香港还是英属殖民地时,天天在明报上撰文骂共产党,成为海外反党的反动知识分子。 可是一旦香港回归大陆,他又摇身一变,成了大陆座上宾,他的武侠小说也趁着大陆的文学荒漠,一举而征服了大陆的读者。 中国足球的疲软不振,有其深刻的历史和体制的原因,加上貪污腐败,更难以起死回生。
在国外,在足球文化发达的国家,我相信足球专业人退役后在社会上做足球教师的甚多,融入社会做的非常好。 所以一些小国,它的足球文化绝不稀薄。 街面上十岁的孩子脚法那么好,哪儿学来的? 其中一个体现就是,我们的足球文化非常稀薄。 这次冲进世界杯的两支球队,一个摩洛哥,一个突尼斯。
这种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差别,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巨大的冲击感。 这种冲击感可能是视觉上的,但更重要的是对人们内心的冲击。 这种冲击,恰恰会很容易给人们的心态带来一定的影响或变化。 如果从人口基数、国土面积、GDP上进行比较,我相信中国会“完爆”冰岛,但在足球这项运动上,冰岛人却可以大肆嘲笑中国足球的孱弱。
其实有多方面的考量,经济只是其中之一。 其他方面还包括:提升中国人的自我身份认同、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等。 当年邓小平时代,讲究的是”韬光养晦”;但是习近平上台之后,这一方针被大幅度地改变了。 在多年的自卑之后,中国正试图转变成一个伟大的、充满自豪感的国家。 其中,足球则具备增强民众凝聚力的作用。
说起足球,对强健个人身体,培养团队精神、协作意识,的确极有帮助。 但哪怕踢球有如此多好处,在广大家长看来,都不如让孩子去上培优班,考试多考个两三分实际。 讨论中西文化对足球的影响,倒不如讨论中国足球怎么破解这个难题。 前两天,在浙商论坛演讲时,马云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:中国足球到底为什么不行? 据他讲,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约束自己,害怕冲突,不像西方文化提倡对抗。
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:中国足球总是让中国人失望,我记的历史上只有一次突破预赛冲出亚洲,那还是由于日韩举办世界杯,不参加预赛,给中国留了个位子。 现在2018年世界杯预赛的号角已经吹响,很遗憾到目前为止,中国队战绩不佳,不久前还输给了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国家队。 我没有看这场比赛,没有资格评头论足。 但说实在的,中国队表现得再差我都不会感到意外。
- 足球,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运动项目,不管是从竞争力还是影响力来说,都是其他体育项目难以相比的。
- 各个俱乐部、球员、教练则靠着赌球的外快赚得盆满钵满,联赛上座率明显下降,足球环境恶化,让足球圈成为了假、赌、黑的代名词。
- 因为从无论是老板许家印,还是俱乐部的高官刘永灼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,或者可以说,恒大的足球土壤里滋生不出这些帮派,裙带关系。
- 至于2010年那次我只能说是朝鲜运气太好了,进了世界杯。
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,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,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,94年硕士课程(经济学)毕业。 98年10月,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。 2005年6月,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。 按我说,算了,不要对足球抱希望,把钱都投入到乒乓球也能给国家争光。
写这篇文章源于上周看到万维钢老师关于足球世界杯的文章,其中谈到中国足球为什么踢不好? 每每有人提出中国足球为什么总不行时? 人们能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,而且看起来貌似有些道理。
一个很称职的推销员,一个很优秀的厨师,或者是搞内装修的好手,如果原本他们不怎么喜欢学几何,能学到60分,不需要他们把几何提到85分。 爱因斯坦说,他曾经为了应付一个考试,复习了一个月,之后三个月都没缓过来。 而我们没完没了地复习,复习了12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