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业学校多数建在城市郊区,那里要搞出几块足球场,相对容易。 职业学校应该兼容一个大的教育项目,培养中国的体育人才。 这些人才不要放在高校,不要放在高中,放在中职这儿好。
至于中国的改革,目前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,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相关宏观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;同时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以及资源价改,打破行业垄断。 在这一过程中,特别要强调应加强法治建设,推进公众的民主参与。 法治建设的目的是要将政府的权力关进法治的“笼子”里,以抑制权贵资本对市场的危害和公共利益的侵犯。
刚才我说的这些小国足球人口有多少,我不知道。 我知道韩国的人口是4400万,而注册的青少年球员是50万。 我姑且把这个青少年球员看作8到17岁,也就是说,韩国8—17岁的青少年注册球员是50万,大概1/5的男孩子较为正规地接受了足球的训练。
- 如果,一个孩子要从6-8岁学习踢球到18岁,这个期间需要花费大约50万元。
- 当你身上的错误都被你一一改正后,你就是一个出色的人。
- 在他看来,中国足球还是要踏踏实实打基础,这些工作是过去20多年里严重缺失的。
”这是冰岛男足主教练哈德格里姆松接受采访时,对于中超联赛豪掷重金的引援策略的评价。 国际足联曾经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,西班牙全国人口近5000万,足球人口为350万;德国全国人口8000万左右,足球人口为650万;日本的足球人口也有110万。 全国人口仅仅超过33万的冰岛,注册球员人数也已经超过2.15万人,相当于全国6.5%的人口都是注册球员。 大部分人中国人真的是热爱足球吗,其实不过是什么都想赢而已,实际中国人真的花在足球上面的钱有多少呢。 很少很少,都看的是免费的电视,大部分家长宁可吧孩子腿打折也不让孩子走职业足球这条路,所以中国真的职业踢球的人并不多,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。 京多安(Ilker Gündogan)目前正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政治系攻读博士学位。
曾经的中国,推崇的是举国体制下的精英体育,各类竞技项目的发展都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。 运动员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进入了各级体校,接受专业的体育培训。 与中国相比,冰岛足球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全民足球的理念。 在这种概念的推动下,许多的足球从业者只是兼职,例如冰岛男足主教练从事教练之余,还是一名专业的牙医。
其实中国小品尤其是在央视春晚上对中国男足男足的吐槽“历史悠久”,这也证明了中国人对足球,不,是中国足球这项运动的揪心程度。 即使是竞技体育的非正式比赛中,大家较的什么劲? 要面子,十几岁的孩子们踢这场球,也要争胜,这是这个游戏的题内之意。 我们的荣誉心支撑着我们去努力,想法赢你,竞技体育本质就是这样的,是要见输赢的,但最后我们得到的发育是发育我们的里子。 而当我们把我们的竞技体育彻底地视为追求国家的面子,学校的面子,要的是金牌奖杯,麻烦真的是太大了。 所以,今后中国很多竞技体育项目的人才应该在学校,而不是少体校——青年队中产生。
如果跳水、举重、体操也有网球一样的职业环境,那么估计也就没中国人什么事儿了。 至于怪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外行管理内行,更是滑天下之大稽,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充分证明了“非专业”出身的苟局长能够很好地完成国家任务。 怪如今中国的足球环境,沉迷洋教练和外援,但如今中国本土教练的水平,尤其是某些靠嘴搞青训,搞所谓足球小将的人士都成为了“中国名帅”,让别人如何信任中国教练? 更何况他们的训练水平和带队成绩,确实被大部分洋教练碾压。 男足球员总是在强调自己的努力,但你“努力”还踢成这样不是更应该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吗? 不,你没有,你甚至认为自己应该拿到对标外援的高薪。
大家要知道足球是城市文化,足球从来就不是乡间文化,乡间人可以踢球,但是足球从它产生、从它在全世界铺开,就是城市文化。 如果小时候有的人开小灶,请优秀教师做家教,另一个孩子接受的是贫乏的教育。 我们懂得在优秀人才的产生中,筛选比培养更重要。
因为对小孩子采用过于专业的训练方法是没有意义的,甚至还会让他们厌倦踢球、让他们身体受到伤害。 上中学以后他们才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,有天赋的会走上逐渐职业的道路。 踢不上英超还有英冠英甲英乙甚至半职业联赛都有钱赚。 而那些天赋不足的人不少也活跃在业余联赛。 英格兰的联赛系统一共有24级,总会有球踢的。 别看中国可以在奥运会可以拿到很多金牌,但我们绝对不是一个体育强国。
如此泱泱大国的国家足球队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? 有人说中国人当教练不行,到处重金聘请洋教练,但似乎洋教练也不管用,一个接一个地下课。 又有人说,由于投入少,发展足球要钱。 后来,国家财政拨款,企业赞助,今天的中国足球可能是最不缺钱的。